房屋买卖中介费通常按成交价的一定比例收取,国家没有统一标准,但有行规,每个地方不太一样,但大部分一样,接下来由肆眼驴找房(苏州肆眼驴找房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名)高级顾问给大家分享。
一、中介费基本标准
1.收费比例范围
住宅类二手房:中介费普遍为成交价的1%–3%,多数城市集中在2%左右。
商业地产(商铺、写字楼等):费率较高,通常为3%–5%。
二、地区与机构差异
三、费用责任方
传统模式:买方承担全部中介费(常见于卖方市场)。
新规引导:2023年住建部明确鼓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费用,以降低单方压力。
协商灵活:急售房源可能由卖方承担更高比例(如1.5%–2%)。
四、政策规范与禁止收费项(2023年起执行)
1.费率限制
住建部要求中介机构合理降低服务费,并鼓励“成交价越高、费率越低”的分档定价。
2.严禁捆绑收费
以下费用被明令禁止:看房费、资料费、跑腿费 、违约金(如“看房不买需赔款”)、混合标价(如将基本服务与延伸服务捆绑)。
3.延伸服务单独收费
贷款代办、过户协助等非必需服务,须与基本服务分开报价,由客户自主选择。
五、实操建议
1.明确服务内容
签约前确认费用是否包含网签、资金监管等关键环节,避免后续加价。
2.优先选择分档计费
高总价房屋(如>300万元)采用分段费率可显著节省费用。
3.警惕“跳单”责任
若签约后绕过中介成交,可能需按合同支付费用(北京等城市已有判例)。
肆眼驴找房研究院负责人表示,房屋中介费需综合政策、地区、总价和服务内容协商,一线城市住宅普遍为1%-3%,商业地产3%-5%;新规下乱收费已禁,建议要求中介公示明细并分项议价。交易时选择备案机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