肆眼驴找房金融部获悉,最近房企债务重组加速进行,接下来由肆眼驴找房(苏州忠业诚房产经纪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名)高级顾问给各位分享。
一、债务重组整体态势
1. 多家房企重组获批
据中指院统计,2025年以来已有14家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方案通过,包括融创、富力、龙光、绿地、金科、佳兆业、中梁等。部分企业境外债重组也进展顺利。
2. 化债方式转变:从单纯展期转向实质性削债。例如龙光境内债重组涉及219.6亿元,通过资产抵债、债转股等组合方案,短期现金支付压力降至6亿元。
二、典型案例分析
1. 金科股份:最大规模重整落地
关键进展:7月10日,26.28亿元重整投资款全部到账(产业投资人7.56亿+财务投资人18.72亿),涉及1470亿元债务、8400家债权人,创重庆司法重整纪录。
转型方向:重整后聚焦四大板块——投资管理、开发服务(代建)、运营管理(物业/商业)、特殊资产盘活,目标将轻资产收入占比提至60%-70%。
短期挑战:2025年上半年预亏30亿-45亿元,主因交付量减少、利息费用高企及诉讼罚息。
2. 龙光集团:快速完成境内债重组
21笔境内债券(219.6亿元)重组方案20天内获表决通过,成为继融创后第二家完成境内债整体重组的企业。通过五大选项(资产抵债、现金购回等)分散偿债压力。
3. 融创中国:化债标杆
境内债余额从114亿降至58亿,通过“现金购回+债转股”(配发7.54亿股抵56亿元债务)大幅削减负债。
三、重组加速的驱动因素
1. 政策与资金支持
保交楼专项借款、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(覆盖297城)及白名单项目贷款(超9350亿元)提供流动性支持。
司法重整创新:如湘潭“共益债”模式破解烂尾楼资金缺口,通过1.14亿元续建融资完成1222套住房交付。
2. 债权人预期趋现实
市场长期调整下,债权人从要求“刚性兑付”转向接受“现实清偿”。如旭辉债权人虽对资产抵债方案不满,但因削债后企业更可能持续经营,最终妥协。
3. 债务到期压力集中
2025年房企到期债务达5257亿元(Q3为峰值1574亿元),销售疲软(2024年TOP50房企销售额降31.3%)倒逼企业加速化债。
四、重组对房企及行业的影响
1. 企业层面:
负债结构优化:如金科预计重整后资产负债率显著下降,可确认债务重整收益。
经营模式转型:头部房企转向轻资产运营(如代建),金科2025年代建新签570万㎡,位列全国第七。
2. 行业层面:
保交楼推进:金科2024年交付7.2万套房,位列行业前十;重整房企70%资金用于项目续建。
市场分化加剧:TOP10房企市占率从2023年45%升至2025年Q1的53%,中小房企加速退出(预计超200家)。
五、行业前景:底部已现,复苏仍待销售回暖
结构性企稳信号: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回升(京深超5000套荣枯线)、核心城市库存降至15个月以内,但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仍超24个月。
复苏关键:化债仅缓解流动性,长期仍需销售回血。政策宽松(公积金支持、限购优化)与核心城市需求释放是核心变量。
肆眼驴找房研究院负责人表示,房企债务重组已进入“削债为主、司法重整+市场化注资”的深水区,对将来房地产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。